原标题:进口加速为战胜疫情增砝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保证国内供应,商务部门积极扩大医疗物资及生产原料进口,利用进口增加国内肉类等农产品市场供应;充分发挥外贸新业态优势,结合本地实际做好扩大进口有关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商务部还印发了《关于疫情防控期间进一步便利技术进出口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对于涉及疫情防控及公共卫生安全的技术进出口业务要快速响应并提供全方位服务。
为疫情防控注入强大动力
“我们已经进口了价值86000多美元的N95口罩等物资,为保障防护物资供应尽一份力。”万邦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许奇勇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说,在疫情发生之后,万邦德在南非的子公司安兰医疗有限公司开启了紧急采购,在当地各家公司和药店采购了78500个N95口罩,用了两天左右时间就清关运回了国内。
企业的顺畅进口与商务部等部门出台的政策密不可分。2月3日,商务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积极扩大进口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有关工作的通知》,扩大医疗物资和生活用品进口,保证国内供应。
进口为中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动力。海关总署综合司司长金海透露,今年1月30日以来,每天进口的疫情防护物资金额基本上保持在1.5亿元以上。
金海在2月5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1月24日以来,全国海关共验放疫情防控物资17.1万批次,3.77亿件,价值12.16亿元。从进口的疫情物资的品类来看,其中有77.3%是防护用品,共有3.67亿件,价值9.4亿元。这些物资中主要包括口罩3.28亿只、防护服385.4万件、护目镜62万副、医疗器械45.3万件,价值7070万元。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全球市场进口有利于解决当前物资紧缺的问题,有助于尽快控制疫情,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避免向全球继续蔓延,可进口商品包括防护物资、医疗物资、民生产品、技术和服务等。
进口能力持续提升
疫情应对是对平时实力的检验,近期物资进口大增和中国强大的进口能力分不开。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进口14.31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全年进口、出口和进出口均创历史新高。
赵萍认为,近年来,中国积极主动扩大进口,务实推动市场开放,密集下调关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连续举办搭建了大规模的进口平台,这些政策效应正在逐步释放,并为中国长久性扩大进口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中国外汇储备非常充足,市场购买力强,通关便利化水平持续提高,对进口扩大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赵萍强调,进口不仅可以在疫情时期或猪肉供给不足等情况下调节国内余缺,通过鼓励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资源性产品、一般消费品等进口还可以提升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
2019年,中国猪肉价格持续上涨,猪肉进口为推动猪肉价格下降发挥了重要作用。海关总署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肉类产品进口增长比较快,全年进口猪肉210.8万吨,增长75%;进口牛肉165.9万吨,增长59.7%。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国家进口研究中心主任魏浩告诉国际商报记者,近年来,中国积极主动扩大进口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产品进口规模在快速增长,其中包括科技生活产品、品质生活消费品、汽车产品等进口规模大幅增长。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的消费品进口额增长19%,其中水果、化妆品、水海产品进口额分别增长39.8%、38.8%、37.6%。电动载人汽车进口增长1.2倍,人用疫苗进口增长近90%。这些消费品、科技产品和民生产品的进口正不断提升着人们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