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惩标识乱象 确保食品安全
据报道,中秋将近,有消费者于9月6日购买的月饼包装上标注的生产日期竟为“9月10日”。“早产”月饼揭开了食品标签标识违法乱象的一角。食品标识“挂羊头卖狗肉”等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成为人们的糟心事。
有网民认为,食品标识是消费者获取食品相关信息的重要途径,对于虚假标注、夸大标注等市场乱象必须严惩,这既是维护市场秩序、确保良性竞争的客观需要,更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必要之举。
网民“圆圆的月亮”表示,“早产”食品现象时有发生,反映了部分企业生产流程混乱,出厂检验记录制度“空转”,对食品标签标识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熟视无睹。网民“明明”认为,一些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有意夸大宣传:明明用了添加剂却声称“无添加”;本来是普通食材却偏要打上“不含转基因”字样……这些表述混淆视听,让不少消费者因此受骗上当。
有网民认为,近年来,行业乱象屡禁不止,其根本原因在于食品包装标识存在监管盲区以及违法成本低。在一些基层地区,由于执法部门人手不足、专业性不强,城乡接合部或农村地区食品一些小作坊厂家野蛮生长,食品标识监管形同虚设。
有网民建议,食品标识看似是包装小问题,实则是关系食品安全的大问题,容不得半点马虎。一方面要加大监管力度,充实执法队伍,在敦促企业自查自纠的同时,开展食品标签标识违法行为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虚假标注、夸大标注等违法行为。另一方面,应加快相关行业监督管理办法出台,规范食品市场生产和销售程序,从而提高食品安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