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带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表时间:2020-1-13 9:42:00
□ 粮食消费已从生活消费向品牌消费转变
□ 产业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等趋势明显
□ 加速推动粮企“走出去”,培育国际大粮商
如今,走进大大小小的粮油批发市场、超市,或者登录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各种品牌的粮油产品琳琅满目,能够满足不同层级消费者的需求。
为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粮油产品供给质量和流通效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粮油产品需求,促进粮食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粮食消费升级已经成为推动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军认为,当前我国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阶段。我国有着近14亿人口的规模庞大的消费市场,收入增长提升了居民的消费能力,促进了消费结构升级,粮食消费已经从生活消费向品牌消费转变。
然而,粮食供给能力和水平与不断扩张和升级的消费需求不匹配,导致需求潜力和消费潜力得不到完全释放。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把优质粮食工程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总投资750多亿元,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粮食质检体系和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通过提品质、增品种、创品牌,着力增加优质产品供给,粮食产业逐渐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趋势明显。
虽然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应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粮食产业经济仍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粮食产业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比较突出,粮食品质总体不高,优质特色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偏少,有效供给仍然不足,亟待进一步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释放需求和消费潜力。
李军认为,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促进粮食产业和消费“双升级”。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粮食精深加工,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
相统一。要以优质粮食工程作为抓手,做好粮食市场和流通文章,推动粮食产业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当前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制约因素:粮食产业经营主体数量多、经营规模小、竞争力弱,创新能力不足,靠“吃政策饭”的局面仍然没有改变;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不高和科技人才不强,导致产业增长内生动力不足;产业政策不完善,优质优价的粮食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金融支持力度仍需加强,税收优惠政策仍需要完善,有效制度供给不足等。
“要积极顺应和把握消费升级大趋势,改变体制机制不完善导致产业转型升级不到位的情况,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满足并创造消费需求,推动粮食产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激活粮食产业增长内生动力,为粮食产业发展注入更持久、更强劲的动力。”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主任涂圣伟说。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还需充分用好国际市场和资源。过去我国粮食供给有很强的内生性,主要是立足国内解决粮食供给。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适度进口”已经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积极推动粮食企业“走出去”,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国际大粮商,增强我国对全球粮食产业链的掌控力。
□ 产业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等趋势明显
□ 加速推动粮企“走出去”,培育国际大粮商
如今,走进大大小小的粮油批发市场、超市,或者登录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各种品牌的粮油产品琳琅满目,能够满足不同层级消费者的需求。
为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粮油产品供给质量和流通效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粮油产品需求,促进粮食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粮食消费升级已经成为推动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军认为,当前我国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阶段。我国有着近14亿人口的规模庞大的消费市场,收入增长提升了居民的消费能力,促进了消费结构升级,粮食消费已经从生活消费向品牌消费转变。
然而,粮食供给能力和水平与不断扩张和升级的消费需求不匹配,导致需求潜力和消费潜力得不到完全释放。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把优质粮食工程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总投资750多亿元,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粮食质检体系和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通过提品质、增品种、创品牌,着力增加优质产品供给,粮食产业逐渐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趋势明显。
虽然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应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粮食产业经济仍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粮食产业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比较突出,粮食品质总体不高,优质特色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偏少,有效供给仍然不足,亟待进一步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释放需求和消费潜力。
李军认为,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促进粮食产业和消费“双升级”。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粮食精深加工,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
相统一。要以优质粮食工程作为抓手,做好粮食市场和流通文章,推动粮食产业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当前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制约因素:粮食产业经营主体数量多、经营规模小、竞争力弱,创新能力不足,靠“吃政策饭”的局面仍然没有改变;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不高和科技人才不强,导致产业增长内生动力不足;产业政策不完善,优质优价的粮食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金融支持力度仍需加强,税收优惠政策仍需要完善,有效制度供给不足等。
“要积极顺应和把握消费升级大趋势,改变体制机制不完善导致产业转型升级不到位的情况,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满足并创造消费需求,推动粮食产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激活粮食产业增长内生动力,为粮食产业发展注入更持久、更强劲的动力。”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主任涂圣伟说。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还需充分用好国际市场和资源。过去我国粮食供给有很强的内生性,主要是立足国内解决粮食供给。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适度进口”已经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积极推动粮食企业“走出去”,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国际大粮商,增强我国对全球粮食产业链的掌控力。